- 聯系人:李經理
- 手機:136-0194-9349
- 電話:021—59641310
- 傳真:021—59641500
幾十年來我國化纖行業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發展,特別是1998年以后增速更是提高到將近20%,到2006年我國化纖產量2025萬噸,占全世界化纖產量的40%。2007年1-11月份,我國化纖產量2180萬噸,同比增長18.8%。我國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因為GDP快速增長拉動內需,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化纖產業在全球布局的進程中,我國屬于化纖產業的轉入國。
化纖行業目前處于低盈利水平,總體平均毛利率約為8.0%,利潤率約3.5%,這是由化纖行業的上下游生產結構和供需狀況決定的。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化纖的上游石油化工產品提價;與此同時,化纖的下游紡織需求增速穩定。過剩的化纖產能導致成本提價無法向下游轉移,導致了化纖產業的總體經濟效益低下。
根據地區發改委07年11月5日發布的《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產業結構優化升高等是目前化纖產業的主基調;行業正逐步朝著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的方向發展。按照該指導意見,到2010年差別化纖維比例提高到40%;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用化纖自給率達到70%;產業用紡織品中化纖比重達到90%。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我國化纖行業正在從“數量型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滌綸:行業前景看淡
滌綸所處的產業鏈為:原油—PTA—PET—滌綸—紡織,原油—MEG—PET—滌綸—紡織。從這一產業鏈中可以看出,滌綸較直接的受到上游PTA/MEG價格和下游紡織服裝行業需求的影響。滌綸纖維中PTA(精對苯二甲酸)、MEG(乙二醇)原料成本占比在80%以上。
雖然07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轟轟烈烈,但由于產業鏈內的競爭環境的不同,油價并沒有反應在PTA價格上漲中,而MEG價格在成本及行業內產能檢修的推動下出現了一輪大的漲勢。由于短期內MEG價格漲幅過大,從07年中約8500元/噸上漲到4季度約14000元/噸,漲幅達64%,給滌綸行業帶來很大壓力。
滌綸的下游紡織行業面臨著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但在強勁的內外需求拉動下,國內市場消費的增長抵消了上述不利因素對行業的影響;紡織行業目前仍保持良好局面。1-11月,紡織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2%。根據地區發改委10月30日發布的報告,預計2007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3%,出口同比增長19%。預計未來5-10年紡織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平均增長率約18%。
盡管行業上下游紛繁復雜,但總體上滌綸行業同質化競爭,向下游轉嫁成本能力低的現狀短期之內無法改變,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行業的盈利狀況不佳。
在行業出現較大規模的洗牌之前,我們看淡滌綸行業的前景。我們建議關注產品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如江南高纖(14.35,0.10,0.70%,股票吧)(600527)等。
粘膠短纖:位于景氣頂部,效益下滑隱現
粘膠纖維的產業鏈為:棉短絨-棉漿粕-粘膠纖維(長絲/短纖)-人棉紗-紡織。其中粘膠的成本當中漿粕占比約在60%以上。目前粘膠短纖為市場所關注。
粘膠短纖從今年五月初開始一輪漲勢,從約15000元/噸上漲到六月初的20500元/噸,在傳統的淡季七八月份,價格下調到20000元/噸,進入三季度末,價格進一步上漲到22200元/噸的高位并維持至今。
推動這一輪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原因有二:需求拉動+成本推動。需求拉動導致粘膠短纖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帶來產能的擴充,而產能的擴充則帶來了對于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推高棉漿粕價格;進一步棉漿粕價格的高企推高了粘膠短纖產品的價格。這一輪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較基本的動力在于需求的增長,這一初始推動力為“棉短絨-棉漿粕-粘膠短纖”產業鏈帶來經濟利益。而其中不同的產業環節因為其競爭環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談判議價能力,從而享受不同的盈利。
由于粘膠短纖產能擴張(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07年新增產能30萬噸,增幅約27.3%),原料棉漿粕的供應逐步緊張,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加大了環保力度,棉漿粕產能的擴張受到明顯限制。鑒于此,具有規模優勢的棉漿粕生產商相對于下游粘膠短纖行業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它們將能夠更好的享受下游復蘇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而普通粘膠短纖將因為競爭激烈而逐漸被上漲的成本侵蝕掉利潤。正是考慮到成本的因素,市場普遍認同07年2季度為粘膠短纖行業的盈利頂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粘膠短纖行業經濟效益已步入景氣下滑的階段。
實際上利益也正在通過價格的變化向產業鏈上游傳遞。10月份以來,棉漿粕不斷走高達到歷史較高價,如短絲高等漿粕現價為13000元/噸,比年初的今年較低價每噸高5650元,漲幅77%。因為棉漿粕的需求旺盛,造成棉短絨企業開工率不足,也導致棉短絨價格在新棉上市之后繼續上漲。11月5日,二道絨價格達到歷史較高的6500元,比年初的3020元上漲了115%。
正是從利益傳導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好棉漿粕能夠自己自足的粘膠短纖龍頭公司。它們能夠盡情享受下游需求旺盛帶來的經濟利益,不用擔心上游原材料生產商拿走利益的大頭。當行業產能出現過剩的時候,這樣的企業能夠在原材料這一塊繼續享受超額利潤。只要下游的粘膠短纖需求不發生逆轉,具有上下游一體產業鏈的龍頭粘膠短纖公司將很大程度上避免行業周期性的波動,充分享受未來幾年的景氣。
另一個層面是需求層面,從今年淡季的七八月份的情況來看,粘膠龍頭企業的庫存持續徘徊在低位,說明需求的旺盛是推動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或者換句話說,因為需求的旺盛,粘膠短纖行業向下游轉移成本的能力很強。事實上,目前粘膠行業協會通過達成壓價的協議來保護下游的行業,以延長行業的景氣度。
推動需求的主要由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由于技術的進步,短纖產品開始走功能化和差別化的路子,這擴大了粘膠短纖的下游使用范圍,帶來許多新的需求;二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紡織原料中粘膠短纖的使用比例增加,同時石油價格高企帶來的化學纖維價格上漲也使得作為替代產品的粘膠短纖用量增加。
根據化纖協會的預計,未來兩年的化纖產量供給和需求大致平衡。到2010年粘膠短纖產能約180萬噸,預計屆時需求約178萬噸。普通粘膠短纖供給略大于需求,而差別化短纖供給略小于需求。
化纖行業目前處于低盈利水平,總體平均毛利率約為8.0%,利潤率約3.5%,這是由化纖行業的上下游生產結構和供需狀況決定的。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化纖的上游石油化工產品提價;與此同時,化纖的下游紡織需求增速穩定。過剩的化纖產能導致成本提價無法向下游轉移,導致了化纖產業的總體經濟效益低下。
根據地區發改委07年11月5日發布的《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產業結構優化升高等是目前化纖產業的主基調;行業正逐步朝著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的方向發展。按照該指導意見,到2010年差別化纖維比例提高到40%;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用化纖自給率達到70%;產業用紡織品中化纖比重達到90%。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我國化纖行業正在從“數量型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滌綸:行業前景看淡
滌綸所處的產業鏈為:原油—PTA—PET—滌綸—紡織,原油—MEG—PET—滌綸—紡織。從這一產業鏈中可以看出,滌綸較直接的受到上游PTA/MEG價格和下游紡織服裝行業需求的影響。滌綸纖維中PTA(精對苯二甲酸)、MEG(乙二醇)原料成本占比在80%以上。
雖然07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轟轟烈烈,但由于產業鏈內的競爭環境的不同,油價并沒有反應在PTA價格上漲中,而MEG價格在成本及行業內產能檢修的推動下出現了一輪大的漲勢。由于短期內MEG價格漲幅過大,從07年中約8500元/噸上漲到4季度約14000元/噸,漲幅達64%,給滌綸行業帶來很大壓力。
滌綸的下游紡織行業面臨著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但在強勁的內外需求拉動下,國內市場消費的增長抵消了上述不利因素對行業的影響;紡織行業目前仍保持良好局面。1-11月,紡織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2%。根據地區發改委10月30日發布的報告,預計2007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3%,出口同比增長19%。預計未來5-10年紡織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平均增長率約18%。
盡管行業上下游紛繁復雜,但總體上滌綸行業同質化競爭,向下游轉嫁成本能力低的現狀短期之內無法改變,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行業的盈利狀況不佳。
在行業出現較大規模的洗牌之前,我們看淡滌綸行業的前景。我們建議關注產品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如江南高纖(14.35,0.10,0.70%,股票吧)(600527)等。
粘膠短纖:位于景氣頂部,效益下滑隱現
粘膠纖維的產業鏈為:棉短絨-棉漿粕-粘膠纖維(長絲/短纖)-人棉紗-紡織。其中粘膠的成本當中漿粕占比約在60%以上。目前粘膠短纖為市場所關注。
粘膠短纖從今年五月初開始一輪漲勢,從約15000元/噸上漲到六月初的20500元/噸,在傳統的淡季七八月份,價格下調到20000元/噸,進入三季度末,價格進一步上漲到22200元/噸的高位并維持至今。
推動這一輪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原因有二:需求拉動+成本推動。需求拉動導致粘膠短纖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帶來產能的擴充,而產能的擴充則帶來了對于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推高棉漿粕價格;進一步棉漿粕價格的高企推高了粘膠短纖產品的價格。這一輪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較基本的動力在于需求的增長,這一初始推動力為“棉短絨-棉漿粕-粘膠短纖”產業鏈帶來經濟利益。而其中不同的產業環節因為其競爭環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談判議價能力,從而享受不同的盈利。
由于粘膠短纖產能擴張(根據行業協會的統計,07年新增產能30萬噸,增幅約27.3%),原料棉漿粕的供應逐步緊張,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加大了環保力度,棉漿粕產能的擴張受到明顯限制。鑒于此,具有規模優勢的棉漿粕生產商相對于下游粘膠短纖行業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它們將能夠更好的享受下游復蘇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而普通粘膠短纖將因為競爭激烈而逐漸被上漲的成本侵蝕掉利潤。正是考慮到成本的因素,市場普遍認同07年2季度為粘膠短纖行業的盈利頂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粘膠短纖行業經濟效益已步入景氣下滑的階段。
實際上利益也正在通過價格的變化向產業鏈上游傳遞。10月份以來,棉漿粕不斷走高達到歷史較高價,如短絲高等漿粕現價為13000元/噸,比年初的今年較低價每噸高5650元,漲幅77%。因為棉漿粕的需求旺盛,造成棉短絨企業開工率不足,也導致棉短絨價格在新棉上市之后繼續上漲。11月5日,二道絨價格達到歷史較高的6500元,比年初的3020元上漲了115%。
正是從利益傳導這個意義上,我們看好棉漿粕能夠自己自足的粘膠短纖龍頭公司。它們能夠盡情享受下游需求旺盛帶來的經濟利益,不用擔心上游原材料生產商拿走利益的大頭。當行業產能出現過剩的時候,這樣的企業能夠在原材料這一塊繼續享受超額利潤。只要下游的粘膠短纖需求不發生逆轉,具有上下游一體產業鏈的龍頭粘膠短纖公司將很大程度上避免行業周期性的波動,充分享受未來幾年的景氣。
另一個層面是需求層面,從今年淡季的七八月份的情況來看,粘膠龍頭企業的庫存持續徘徊在低位,說明需求的旺盛是推動粘膠短纖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或者換句話說,因為需求的旺盛,粘膠短纖行業向下游轉移成本的能力很強。事實上,目前粘膠行業協會通過達成壓價的協議來保護下游的行業,以延長行業的景氣度。
推動需求的主要由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由于技術的進步,短纖產品開始走功能化和差別化的路子,這擴大了粘膠短纖的下游使用范圍,帶來許多新的需求;二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紡織原料中粘膠短纖的使用比例增加,同時石油價格高企帶來的化學纖維價格上漲也使得作為替代產品的粘膠短纖用量增加。
根據化纖協會的預計,未來兩年的化纖產量供給和需求大致平衡。到2010年粘膠短纖產能約180萬噸,預計屆時需求約178萬噸。普通粘膠短纖供給略大于需求,而差別化短纖供給略小于需求。
相關資訊
- 寶明化纖丙綸色母粒系列產品分散性好、著色力強!
- 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 寶明化纖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確保丙綸色母粒的穩定供應!
- 立冬暖意長,上海寶明化纖原料有限公司祝福您諸事圓滿,冬安無恙!
- 上海寶明化纖丙綸色母粒的品質有哪些?
- 紡織行業三季報:穩基固本,韌性突圍!
- 寶明丙綸色母粒選料精良,為紡織領域增添了絢麗色彩!
- 2025年1-8月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簡況!
- 寶明的丙綸色母粒都能為其增添獨特的色彩魅力!
- 中國紡織業以創新協同構建韌性價值鏈!




